丛集性头痛的特点:丛集性头痛的平均发病年龄较偏头痛晚,多为20〜40岁。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3倍多,其原因目前尚不明确。部分患者可有家族史,约5%的患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。
丛集性头痛往往会突然发生,无先兆症状,几乎于每日同一时间,常在晚上发作,使患者从睡眠中痛醒。疼痛大多数位于眶周、眶上、眼球后和(或)颖部及其任何组合处,但可以扩展到其他区域,呈尖锐、爆炸样、非搏动性剧痛。头痛达到高峰时,患者常以手击头部,甚至以头撞墙,无法躺下,特征性地来回踱步,十分烦躁、痛苦与不安。
头痛持续15分钟至3小时不等。发作频度不一,从每日8次至隔日1次。疼痛时常伴有同侧颜面部自主神经功能症状,表现为结膜充血、流泪、流涕等副交感亢进症状,或瞳孔缩小和眼睑下垂等Horner征(霍纳综合征),较少伴有恶心、呕吐。头痛发作可连续数周至数月(常为2周至3个月)不等,在此期间患者头痛呈一次接一次地成串发作,故名丛集性头痛。在一个丛集发作期内,疼痛常位于同侧。
丛集发作期常在每年的春秋季节,在阵发丛集性头痛的丛集期和慢性丛集性头痛的任何时期,头痛是规律性发生,并且可以被酒精、组胺类或硝酸甘油类药物诱发。丛集发作期后,可有数月或数年的间歇期,而在阵发性丛集性头痛的间歇期,酒精、组胺或硝酸甘油均不会引起头痛发作。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。
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,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。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
© 2023 nonglaohan.com 农老汉 蜀ICP备2021006193号-8
发表评论